当虚拟茶壶向导”小陶”在屏幕中缓缓苏醒,一粒陶土粒子在空中幻化成导航光标,一场穿越千年陶都的文化之旅就此开启。近日,南京师范大学11名跨专业学子完成了《壶观古今——数字陶都漫游指南》系列影像创作,以青春视角探寻宜兴的文化密码。
在为期两个月的实践中,这支团队先后深入前墅龙窑、西望村、阳羡贡茶院、善卷洞、宜兴竹海等地取景拍摄,并专访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许腊美与刘伯荣。十集系列作品通过虚拟形象引领、实景拍摄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方式,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桥梁。
“每一把壶都有生命。”在前墅龙窑六百年的窑火映照下,许腊美老师轻抚紫砂泥料的画面被镜头定格。团队成员不仅记录了紫砂制作的全过程,更捕捉到传统匠人将现代美学融入古老技艺的创新实践。在西望村电商直播间,镜头追踪着一把紫砂壶从龙窑烧制到云仓发货的完整旅程,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新生机。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创新采用”数字形象+实景探索”的叙事方式,虚拟茶壶”小陶”作为向导贯穿始终。在阳羡贡茶院,团队结合《茶经》记载还原茶文化历史脉络;在善卷洞,运用声景实验记录洞穴的疗愈特性;在竹海,通过专业测绘解读生态价值,以青年视角解读家乡之美。
据悉,该系列作品于后续将通过江苏有线华博在线平台展播。这支跨专业团队用实践证明了青年智慧与传统文化碰撞所产生的创新能量,为地方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范式。
(南京师范大学”家乡推荐官”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