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实践育人理念,推动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能”动未来,“源”梦实践团团队成员分别赴江苏南京、江苏苏州、新疆阿瓦提等多地开展企业实习,从前端开发到后端服务,覆盖工程技术、能源电力、经管服务、质量管控等多个领域。团队成员在实际岗位中锤炼技能、深化认知,用实践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担当。

前端研发——从图纸到实物的蜕变

在江苏恒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现场,团队成员们完成了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跨越。通过系统化的厂区安全培训、多部门实地考察和专业技术实操,实现了从”前端框架理论”到”工业级应用开发”的认知跃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不仅参与了文献翻译、UG建模等专业工作,更深入生产一线,带着前端开发的视角,亲手操作精密设备,近距离观察能源转换系统的运行机理。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入接触到工业领域真实的前端需求,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在产线实操、技术交流中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正如团队成员张茂杰所言,这次“沉浸式”的行业体验,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实战检验,也是向产业前沿迈出的坚实一步,更深入理解了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前端研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未来从事工业软件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们在江苏恒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模型制作及设备调试)

在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团队成员谷雪莹同样专注于前期研发工作,实现了从图纸到实物的蜕变。在设备设计与测试的全流程中,她严谨地记录数据采集情况,反复推演方案优化策略,注重前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面对跨部门协作的技术难题,在机械、电气、软件专业工程师的帮助与启发下,她逐渐明白,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力,才是破解复杂问题的关键。这种多学科融合的实践让她深刻体会到:”前端研发不仅是用户交互的窗口,更是连接硬件与软件的桥梁。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在不同技术领域的交叉点。”

“这次实习彻底改变了我对前端研发的认知,”谷雪莹分享道,“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行合一’的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工程领域深耕的决心。我将以更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把这段经历转化为持续进步的动力。”谷雪莹在百得科技的实习之旅,不仅是一次“知”与“行”的升华与蜕变,更是一次“知”与“行”相互印证、深度融合技术深度与跨领域广度的实践,为她未来在工程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谷雪莹在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项目调试)

中端制造——从理论到技能的深耕

在甘肃科宇智能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团队成员陈晓琪深度参与了智能水表产品线的中端制作全流程,在精密制造环节展现出卓越的工艺把控能力。从焊接电路板时对“焊点饱满度”的反复打磨,到智能水表装配中对“密封性毫米级误差”的严格把控,她逐渐理解“精密是质量的生命线”。观摩传感器外壳加工时,课堂上的机械制图知识与车床操作的实体呈现形成奇妙呼应,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条,都对应着车间里的每一次切削,这种‘学以致用’的联结让专业认知更立体,也说明了中端制作绝非简单执行,而是需要融合机械制图、材料特性、加工工艺等多维度知识的创造性过程。这次的实践经历让陈晓琪深刻体会到专业课程的实用性,真切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奇妙联结,也更明白扎实掌握绘图技能对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陈晓琪在甘肃科宇智能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车间生产工作)

同样是中端制作,在江苏中圣压力容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团队成员杨雯的实践则围绕“质量”二字展开。编制产品质量保证书时,她严格核验中端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逐字核实原材料标号与压力测试数据,吃透“以数据为依据、以标准为准则”的底层逻辑;整理IPO资料时,从资质文件到生产报表的全链条梳理,让她看清“质量”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无数精准的记录和规范的流程共同构筑的防线。“中端制作既是将设计蓝图转化为实物的关键阶段,更是构建质量防线的核心战场。” 她在实践日志中写道,这种认知的深化,源自对 “质量闭环管理”的亲身体验。这段实习,像一次层层深入的探索:从具体的文件编辑技巧,到质量管控的底层逻辑,再到企业运营的整体视角,杨雯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思维都经历了系统性的打磨与提升,也让她对“质量”二字的分量有了更真切的感知。

(图为团队成员杨雯在江苏中圣压力容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校对质量检验文件)

后端服务——从数字到价值的重构

在新疆阿瓦提县振中塑料制品公司,王译萱的会计实习深度参与了企业后端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整理46张原始凭证时,180℃热熔胶枪的温度让她明白“每个数字都连着真实的经济脉搏”;核对51名员工工资时,维吾尔族大叔对于“娃娃学费有着落了”的感慨,让她顿悟“按时支付职工薪酬”背后的民生温度;通过Power Query整合生产数据分析提出的预计为企业年省电费8万余元的“错峰生产”建议,更让她懂得:“会计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更是如何去提升社会的效率,为经济的上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28天的实习,她在多个维度获得成长:从T3的熟练操作到ARIMA模型的实战应用;从最初的凭证装订到后期的预算分析;从一开始的浮躁到逐渐熟练后的沉稳,她明白了后端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学会了用会计语言讲述企业故事,用财务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这场贯穿“前端研发-中端制造-后端服务”全产业链的深度实践,以真实产线为课堂,以企业需求为教材,让青年学子在前端创新中锤炼数字化思维,于中端制造中打磨工匠精神,在后端服务中厚植民生情怀。”能”动未来,”源”梦实践团以专业为尺,丈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与广度;以实践为笔,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不仅实现了从”技术认知”到”工程实践”的能力跨越,更完成了从”专业技能”到”产业民生”的思想升华,以青春足迹勾勒出一幅“理论扎根土壤、青春服务社会”的生动画卷,展示了一股既懂专业精度、更具全局视野的青年力量,助力青春之花在产业沃土与社会需求中绽放光彩。

 

By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