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助振兴:南财“一皖茶油”实践团深入金寨调研山茶油
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少不了青年探索的足迹。这个夏天,南京财经大学“一皖茶油”实践团队在7月15至7月21日走进安徽省金寨县,将目光投向当地颇具潜力的山茶油产业。该团队带着专业知识与调研热情,穿梭于油茶林与加工厂之间,力图揭开山茶油产业助力乡村发展的神秘面纱。
科学育苗促发展,精细管护保品质
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北纬30°至35°的广袤山林间,山茶果历经13至14个月的生长周期,经采摘、晒果、压榨、萃取的加工过程成为被誉为“油中爱马仕”的珍贵茶油。而安徽山茶油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脱颖而出,蕴含更丰富的微量元素与更高的营养价值。
当地农户带着实践队成员沿着小路,深入茶田。基地农户向实践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油茶种植的艰辛历程:油茶苗需通过专业育种户培养成苗后,再采用“芽苗砧嫁接”技术,才能形成适合结果的优质茶苗。再经过至少5年的培育才可成树挂果,再经过至少3年培育,油茶树才能进入盛产期。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到,种植过程中,为了迎合油茶喜光特性而设计的梯田地形,使得农户需定期亲自进行除草、灌溉等管护工作,而无法接受大型机械作业,每亩年均需投入约60个工时,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45%以上,且作业效率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提升。
(图为未成熟的山茶果 张佳乐供图)
深度走访:全链条追踪产业振兴轨迹
小队成员走入山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线展示了产业升级的最新成果。企业投入建设的一系列全自动清洗、分拣、压榨、精炼设备,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质量管控。更令人振奋的是,企业正在研发油粕、皂角等副产品的高值化利用技术,有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电商渠道的开拓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先徽食品有限公司从“打出去”,到“打得响”,再到“打得好”的自我变革,展现出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农产品的新机遇。
从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从传统销售到电商新渠道,金寨山茶油产业正在实现全链条的价值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的传统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前路展望:调研所得破局之路
几日调研下来,实践队员们在一线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对山茶油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思考。面对高投入、长周期、人工密集的现实挑战,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应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种植环节的落地应用,推广高产稳产优质品种与标准化管理模式,尝试引入智慧农业设备,减轻农户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
在加工端,企业应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探索副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实现“榨一斤油,带动多元收益”,以延长产业链、增强抗风险能力。销售端则要充分拥抱数字化浪潮,借助短视频、直播、电商平台等多元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塑造统一的品质形象,打破消费者认知壁垒。
调研结束时,实践队成员表示,这不仅是一场对乡土产业的深入观察,更是一场对自身知识体系与社会责任的深度磨砺。山茶油产业在科技赋能和市场拓展的双轮驱动下,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而青年学子们也将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奋斗印记。
(图为实践队员探访金寨经济开发区合照 张佳乐供图)
(通讯员:董思语)